胡可一:核動力或為極地科考船一種選擇
2014-03-14 17:23:56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發展海洋科考裝備,對于貫徹國家海洋戰略、捍衛國家海洋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海洋科考裝備建設,離不開船舶工業提供平臺和支持。江南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在接受采訪時,對我國未來科考船(船型 船廠 買賣)的動力類型、項目流程、發展路徑等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從長遠來看,核動力可能是極地科考船的一個選擇。”胡可一說。2014年年初“借西風”成功突圍南極浮冰區海域的“雪龍”號,在贊譽聲中也說明了常規動力科考船在極地高寒地區的局限性。
“雪龍”號被困事件后,關于提升極地科考船破冰能力的呼聲不絕于耳。2013年,由江南造船“操刀”,“雪龍”號經歷了其第三次恢復性維修改造工程,機艙整體換新。去年10月啟程南極時,該船在船舶動力、穩性、油耗等方面都恢復甚至優于20年前的出廠狀態,獲得了國家海洋局的高度評價。“雪龍”船屬B1*級破冰船(船型 船廠 買賣),能以1.5節航速連續破冰1.2米(含0.2米雪)前行。有報道指出,今年年初其被困時所在的浮冰密集海域,部分冰層厚度為3至4米,遠超“雪龍”號的破冰能力。
胡可一透露,在近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他曾提交過發展國家核動力船舶的有關提案,極地科考船也包括在內。但他坦承,發展核動力是一個矛盾。雖然核動力極地科考船的破冰能力、支持力是其他動力型船舶無法比擬的,且就環保性而言,核動力船舶可以實現零污染。但考慮到政治、社會、環境、核燃料生產后處理不完整等因素,我國要設計、建造第一艘核動力極地科考船仍有很多制約因素。
目前,我國第二艘極地科考破冰船建造計劃早已進入公眾視野。據悉,此船的前期方案設計工作由芬蘭阿克北極公司完成,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負責對前期方案進行論證和詳細設計,其各項性能指標較“雪龍”號有大幅提升。不過,目前該船的建造方尚未確定,包括江南造船在內的國內多家造船企業躍躍欲試。
胡可一表示,江南造船在建造特種船(船型 船廠 買賣)、高技術復雜船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據介紹,此前江南造船曾承接了“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遠望”系列6艘航天遠洋測量船(船型 船廠 買賣)、“遠望”特種運輸船建造工程,以及“雪龍”號維修改造工程。今后,該公司還將建造“遠望”系列后續船。
針對我國新一代極地科考船的基本設計仍來自國外的問題,胡可一認為,這并不能因此斷言中國造船業完全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現行方案的論證評估流程也是一個制約因素。而通過這一次新極地科考船的設計、建造經驗的積累,中國造船業完全有能力實現從源頭上突破。
“若想彌補我國與國外公司在科考船建造上的差距,應從源頭上進行突破。”胡可一表示,科考船與用戶的需求有直接關系,用戶的需求又和建造成本密切相關,單從造船企業的角度來突破還有一定難度。他建議,船企應加強與用戶單位的溝通,提升滿足客戶要求的應變能力。同時,對于特種船型,船企應提高在科考船項目中的前期參與度,提前了解建造難度,提早在設計過程中融入建造習慣、工藝工法,有助于科考船建造階段工作的推進。
科考船建設關乎國家戰略和安全,但總量不大,建造企業想以規模產生效益的可能性較小。對此,胡可一建議,除財政撥款,國家對科考船可以出臺更多優惠政策,減少稅收,降低整體造價,進一步支持國內海洋科考裝備建設。